我国市域(郊)铁路发展应重点关注的关键问题 | 政策解读

铁路作为历史最为悠久的机动化运输方式之一,一开始就是为客货运输服务的。目前,世界上许多中心城市的客运交通系统中,分布在市域的铁路网仍在联系城市中心与市域广泛地区中发挥重要作用。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市域(郊)铁路也必将在支撑和引领新型城镇化,支撑我国中心城市城乡一体化中发挥重要作用。
  一、我国具备发展市域(郊)铁路的条件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铁路曾发展过市郊铁路。上世纪60至80年代,市郊客运量占铁路全部客运量的20%以上,为各大城市市域经济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80年代以后,随着铁路货运量、长途客运量的急剧增长和道路交通的快速发展,市郊铁路客运由于服务水平较低、经济效益较差而逐渐萎缩,大部分市郊列车停运。到本世纪初,随着客运专线和高速铁路的建设,以及铁路货运组织方式的转变,部分铁路的能力得以释放,为重新开行市郊列车创造了条件。
  二、当前城市的发展需要市域(郊)铁路
  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小汽车作为通勤出行工具得以迅速普及,城市居民的出行机动化比例逐步提高。与此同时,大城市交通拥堵日益严重,居民出行效率大幅降低,严重影响城市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交通拥堵成为城市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实行公交优先、修建城市轨道交通、疏解中心城职能成为解决主城区交通问题、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而疏解中心城职能,必须以促进市域发展、实现市域与中心城之间的便捷、高效、经济的交通联系才能实现。市域(郊)铁路作为一种集约高效、安全可靠、经济便捷的交通方式,对支持和促进市域发展、疏解中心城职能具有重要的引导和支撑作用。
  三、市域(郊)铁路需要与城市轨道交通统筹
  市域(郊)铁路虽与城市轨道交通都是为通勤客流服务,但其服务范围、技术特征并不完全相同。为实现市域(郊)铁路与城市轨道交通的合理分工和便捷换乘,两者必须从功能定位、车站设置、设施建设、运输组织等方面做好统筹,形成层次分明、功能明确、相互补充的一体化网络,实现乘客方便安全换乘,才能保证市域(郊)铁路具有足够的客流,充分发挥其作用。
  四、市域(郊)铁路需要增强城市亲和力
  一直以来,我国市郊铁路的通勤列车大部分采用传统的绿皮列车,车上设有厕所且采用直排方式,污水直接排放在路基上,并与货物列车混行。这种运输模式导致市郊列车发车间隔大,沿线卫生环境差、噪声大,成为城市的阴暗面,沿线城市建设远远滞后于其他地区。在服务方面,旅客进站乘车要经历购票、检票环节,手续繁杂、耗费时间长,不满足通勤客流的快速出行需求。因此,发展市域(郊)铁路应积极探索改善铁路对沿线负面影响、提高市域(郊)铁路服务水平的方法,使市域(郊)铁路与城市和乡镇紧密结合,满足通勤客流的需求。
  五、市域(郊)铁路需要与城市发展相适应
  我国市域(郊)列车主要在国家铁路网上运行,由于历史原因,国家铁路网主要服务于大宗货物和长途旅客运输,铁路选线和运营组织较少考虑城市以及市域客运交通。因此,利用既有铁路发展市域(郊)铁路客运服务,需要对既有线路、车辆和相关设备等进行必要的改造和调整,使其符合城市发展的需要;新建市域(郊)铁路,应符合城市总体规划以及城镇体系规划要求。应使利用既有铁路开行市郊列车和新建市域(郊)铁路共同构成符合城市发展需要的市域(郊)铁路网络,使其成为城市外围组团、城镇或其他功能区生长、开发的节点和依托。
  六、市域(郊)铁路需要充分盘活既有铁路资源
  随着高速铁路建设、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空间发展,我国大部分铁路枢纽进入了大规模更新改造期。随着枢纽的改扩建,原来修建的一些铁路线功能将逐渐弱化甚至退出运营,而这些线路恰恰处于城市的黄金地段,闲置非常可惜。因此,应抓住机遇,深入研究利用既有铁路通道、站场资源的可行性,充分发挥既有火车站的区位优势,建立覆盖市域(郊)的铁路客运网络,引导城市职能疏解,助力城市可持续发展。